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足球新闻
足球比赛北京亚运三十年:一首歌 一座城 一段泛黄的流金岁月
发布时间:2020-09-24 07:48:37【足球新闻】人次阅读
摘要足球比赛也许再找不出一座城市与一只“动物”,能联系得如此紧密了。资料图: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中新社记者 舒元成 摄这是北京,它叫“盼盼”。30年前的今天,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那是中国首次承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意义非凡。作为赛会吉祥物,熊猫盼盼与这座城市,从此再难分割。不
也许再找不出一座城市与一只“动物”,能联系得如此紧密了。
资料图: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中新社记者 舒元成 摄
这是北京,它叫“盼盼”。
30年前的今天,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
那是中国首次承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意义非凡。
作为赛会吉祥物,熊猫盼盼与这座城市,从此再难分割。
不仅仅是北京。
在那个连彩色电视机都还算不上普及的年代,手持金牌作奔跑状的盼盼是全国各地报纸上的常客。
它也因此走进千家万户,陪伴一代人度过光辉岁月。
资料图为巴斯,盼盼原型 张丽君 摄
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
以国宝之名,它寄托着国人将最好一面展现给世界的心愿。
对于中国体育,如果说洛杉矶奥运会是以新人之态结交天下好友,那北京亚运会就是第一次以主人之姿欢迎四方来客。
而盼盼,就是中国体育的代言人。
憨态可掬的它不仅征服了国人,更将友好、好客的盛情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开始真正认识中国。
视频截图
迄今,盼盼的雕像仍矗立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
从它身上,旅者依旧可以带走那段炽烈的亚运记忆;一如三十年前,游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只为争睹它的风采。
翘首以盼。
北京亚运会,承载了国人最热切的期待。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国人对于亚运会的热情被填词谱曲,用歌声铭记。
风靡全国的《亚洲雄风》,成为时代之音。
尽管《亚洲雄风》并非北京亚运会会歌,但它简约大气而又朗朗上口的旋律与体育完美契合,最终被历史选中。
在那个卡拉OK刚刚兴起的年代,《亚洲雄风》响遍街头巷尾。
万人共唱一首歌的同时,也把心牢牢贴在了一起。
资料图:北京儿童在街头宣传亚运会。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筹办北京亚运会的过程中,组委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没断过,资金短缺是其中最棘手的一个。
为此,组委会发布倡议书,倡议捐款。
第一封回信来自江苏盐城,彼时小学五年级的颜海霞把刚拿到的1.6元压岁钱全部捐出。
随后,那代人磅礴的热情,以最直接的方式喷涌而出,最终汇成洪流。
从1987年至1990年,在用木板搭成的简易平房内,北京亚组委集资部的工作人员收到全国捐款共计约2.7亿元,大大填补了亚运会筹办的资金缺口。
一个个沉甸甸的1块6毛钱背后,是了不起的一代人。
资料图:北京亚运会主体育场——工人体育场。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正如激昂的《亚洲雄风》,人们把最炙热的期待化为最美好的祝福,凝结成关于北京亚运会最温暖的记忆。
故事中的所有人,都被这首曲认真诠释,收藏于时代之中。
岁月如歌。
北京亚运会,记录了一颗颗灼热的心。
没有热情,办不好一届大赛;可光有热情,也只会事倍功半。
北京亚运会是彼时中国所承办的最大规模的洲际综合性体育盛会。
与今日正有条不紊筹备着冬奥会的北京不同,那时国内办赛经验极度匮乏。
所有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资料图为北京中国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田径、游泳、跳水、曲棍球等项目在此进行。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对于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外界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对于亚运会能否成功举办,为此而担忧者也并非凤毛麟角。
北京亚运会需新建及改建体育场馆33个,还有包括交通在内的一系列配套设施。
这些数字放在今天,仍是浩大的工程。
资料图: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亚运会足球比赛在此进行。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面对几无前例可循的一个个难题,所有亲历者勠力同心,为相同的目标追寻着答案。
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最终让亚运会成为城市建设突破瓶颈的推动力。
这是一张满分的成绩单:北京亚运会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中国公司完成;曾经与垃圾山毗邻的大屯乡摇身一变,成为地标性建筑亚运村;原本并不发达的南北向交通明显改善,城市格局因此改变……
作为千年古都的北京,自此铺开了一副崭新的画卷。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评价,北京城市规划有三个里程碑:紫禁城、天安门、亚运村。
亚运村能与其余二者并列,足见它地位之重。
多年后的2008北京奥运会,当腾空而起的烟火“脚印”大步流星般行至鸟巢,这座城市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
殊不知正是北京亚运会,为这载入历史的恢弘时刻预留了舞台。
当年在规划时,组委会特意于亚运村以西留出了足够的用地。
后来鸟巢等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正是在此拔地而起。
举办奥运会的梦想,其实自那刻就已经萌芽。
大智大勇。
北京亚运会,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
在那届盛会上得到满分的,还有中国体育健儿。
手足同胞们的助威声中,从斩获首金的女子举重名将邢芬开始,中国代表团总共收获183枚金牌,约占总数五分之三,远远甩开了其他对手。
资料图:女子举重四十四公斤级选手邢芬,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亚运会的首枚金牌。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可在那之前,中国竞技体育正处于低潮期。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坐上奖牌榜头把交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赛的中国代表团也算收获颇丰。
谁知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队在奖牌榜上与东道主韩国队竞争激烈,直至收官才分出胜负。
中国队在最后一个比赛日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夺冠,以1枚金牌的微弱优势力压对手。
资料图: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奖牌。
追影 摄
洲际比赛赢得艰难,中国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本想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正名,结果却遭遇滑铁卢,仅有5枚金牌入账,列奖牌榜第11位。
在中国体育被巨大的失落感笼罩之时,家门口举行的北京亚运会,就成为一场不容有失的翻身之战。
这一次,中国队牢牢把握住了它。
若干年后回首,在中国体育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这是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届运动会。
李小双、邓亚萍等初出茅庐的小将接过旗帜,不久便在世界舞台上绚丽绽放。
重整旗鼓。
北京亚运会,见证了中国竞技体育一扫阴霾。
竞技之外,北京亚运会也留下了许多珍贵回忆,被称为“亚运之光”的火炬传递便是其中之一。
图为采集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火种的十五岁藏族少女达娃央宗。
火种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被采集,四把主火炬分别从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和哈尔滨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
短短不到一个月,这束“光”几乎遍历中国。
用“亚运之光”形容1990的北京,再恰当不过。
体育之内,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华民族长逾百年的奥运梦想插上了翅膀;体育之外,这届盛会极大激发了民众的自信与自豪感,它之于中国发展的作用,难以估量。
30年来,从亚运之城,到奥运之城,再到双奥之城,北京以体育之名大踏步向前发展;从熊猫盼盼,到福娃晶晶,再到“年幼”的冰墩墩,文化传承也从未间断。
资料图: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持火炬与跳水运动员高敏、女排名将张蓉芳一起入场,点燃亚运会主火炬。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这是中国体育声音愈发洪亮的30年,也是中国体育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的30年。
那些曾经滚烫的记忆,不但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淡去,反而在被时光雕刻后更显浓烈与澎湃。
在这条路上,中国体育已经走了很远;但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最初的起点——
1990年9月22日,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中,北京亚运会开幕。
最快最新的全球足球资讯涵盖:足球比赛,国际足球,世界杯,欧洲杯,欧联杯如足球比赛北京亚运三十年:一首歌 一座城 一段泛黄的流金岁月及相关内容来源于网络,仅限球迷阅读交流使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