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足球新闻

马其顿男篮-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发布时间:2020-11-11 20:56:20【足球新闻】人次阅读

摘要伦敦奥运会参加男篮比赛的队伍共有几支?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共12支球队参赛东道主:1个(英国)2010篮球世锦赛冠军:(美国)2011非洲篮球锦标赛冠军(突尼斯)

伦敦奥运会参加男篮比赛的队伍共有几支?

伦敦奥运会参加男篮比赛的队伍共有几支?

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共12支球队参赛东道主:1个(英国)2010篮球世锦赛冠军:(美国)2011非洲篮球锦标赛冠军(突尼斯)2011美洲篮球锦标赛冠亚军(阿根廷、巴西)2011大洋洲篮球锦标赛冠军(澳大利亚)2011欧洲篮球锦标赛冠亚军(西班牙、法国)2011亚洲篮球锦标赛冠军(中国)奥运会篮球落选赛:前3名,2012年7月2日-7月8日进行.参赛队 2011年非洲锦标赛第二——第三名:安哥拉队、尼日利亚队;2011年美洲锦标赛第三——第五名:多米尼加队、波多黎各队、委内瑞拉队;2011年大洋洲锦标赛亚军:新西兰队;2011年欧洲锦标赛第三——第六名:俄罗斯队、马其顿队、立陶宛队、希腊队;2011年亚洲锦标赛第二——第三名:约旦队、韩国队。

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应该视为双赢。不让步不行,否则希腊会阻扰其加入欧盟和北约。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当地时间12日表示,希腊与马其顿已经就马其顿的国名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结束了27年的“改名之争”。

希腊人珍视“马其顿”一词首先是有历史缘由的。古希腊的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帝国。

马其顿王国基本征服了整个希腊,并且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疆域曾经跨欧亚非:

由此可见,希腊人对“马其顿”一词的重视。

而且该国北部有一个地方叫马其顿地区,俗称“北希腊”。然后,再往北的地方也还叫马其顿,只不过这是从南联盟分裂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

历史上的马其顿地区,归属了好几个国家,如下图:

原先叫做马其顿共和国,现在叫做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家,是从塞尔维亚再分裂出来的。

由于“重名”问题,马其顿至今没能加入北约和欧盟,就是因为希腊的反对。

直到昨天(12日),这场长达27年的纠纷宣告终结,马其顿共和国确定将更名,新国名定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让步的原因,当然是马其顿想加入北约和欧盟,不让步不行。

马其顿已经表示将就改名问题进行议会投票,或者是直接展开全民公投。最后才会将国名正式定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如果与我大秦秦军对垒谁更强悍?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如果与我大秦秦军对垒谁更强悍?

可以说,这又是一个争论到没朋友的问题。支持大秦的会认为大秦可以碾压马其顿,而支持马其顿的又认为大秦没见过世面。真要是让这两个军事古国比较的话,就要详细的分析一下才行。

首先说明一点,中国和希腊都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古典军事帝国之一,所以就军事方面都是先进的。在这里我们先介绍马其顿的战术。马其顿的主要战斗力是大名鼎鼎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纵深多达16列,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减少。前8列士兵犹如一堵长矛形成的墙壁,其冲击力足以抵御波斯重装骑兵的凶猛冲锋。方阵的后排士兵会配备一些轻武器,包括短剑、匕首,但主要的武器依然是长达7米的长矛。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4096人组成一个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团,约32,000人。

当然马其顿方阵只能一面迎敌,因此方阵的稳定性必须依靠辅兵部队。马其顿的辅兵部队分为轻重步兵和骑兵,步兵方面战斗力最强的是阿格瑞安部队,这些人来自色雷斯山区,行动敏捷且作战技巧高超。他们不着盔甲,甚至经常不带头盔,全身轻装只携带一捆标枪和短剑作战,是亚历山大机动战的核心之一。

马其顿方阵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伙伴骑兵,伙伴骑兵以其极高的机动性来往于军阵之间,在征讨波斯的米加高拉战役中,亚历山大就利用伙伴骑兵的高机动性,迅速突击到波斯军帅帐前,突破了波斯军的中军,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马其顿的战术是一个步骑精密配合的结果。

下面再说说秦军,秦军的主力并不像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来几场铺天盖地的箭雨,事实上箭雨战术只是今天无知导演的华丽杜撰(古代的弓箭阵,行不过五行,再多就么有效果了,因为弓箭弩箭也就是能有效打击100米以内的目标,超出这个范围,威力将会大大缩减,而且弓箭阵必须保证能够在阵前射够三发,人多了前排战士就是送人头的)。事实上秦军最擅长的就是近身格斗,《荀子》里面有提到过,七国中最精锐的部队就是秦国的锐士,他们三五人一组,互相配合,打起仗来勇往直前,其勇猛是东方六国士兵所不能即。至于秦弩的使用,讲究的是精准射击,使用方法我们下文会提到。

战国时期列国征伐,讲究的也是摆大阵,车骑步军严密配合,意图创造出最大的战力。秦军的主战武器时长戈、长矛、长铍和长戟,其中矛主战,戈、戟、铍起到辅助作用。战国时期的矛,自然没有马其顿方阵那样长的离谱,也是有6米多长(这个有出土实物)。再加上古代的东方人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西方人,所以秦军士兵是要比希腊人高大的。秦军大阵战车在两翼,负责从侧面冲击敌阵,或者守护大阵两翼。这里要提一下中国的战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战车,车轮的辐条有28根,这就使得车辆跑起来不会过于颠簸。另外马战车通常是驷马拉车,机动性要高于同时期的波斯和埃及,冲击力也更大。

秦军骑兵作为哨兵和辅助部队,其使用方法和伙伴骑兵颇为相似,但是数量是要少于伙伴骑兵的。然后就是步兵,《六韬》里面的虎韬讲到,秦军万人阵里,强弩六千,戟盾两千,矛盾两千。作战时讲究“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意思就是说秦军也是长矛阵在先,长矛兵有伤亡漏缺,铍手持铍补上,可以进行突刺和劈杀。长戈和长戟作为短兵辅助矛兵,攻击意图上前伤害长矛手的敌军,大家还都使用大盾作为防御手段。另外军中用大量的劲弩手作为远程输出,只不过不是用箭雨,而是三人一组互相配合:一人拉弦,一人装箭,一人射击,从而保证持续活力,平射而不抛击,意在精准打击敌人。临敌时,弩手后撤,弃弩改用吴钩或者戈戟。可以说精密配合程度,是集六国所长于一身,天下无敌。

如此对比,可以说双方各有优势,如果非要人数相等、补给充足的打一仗,那只能说势均力敌吧。不过就我个人感觉秦军要更强一些,因为马其顿除了和波斯打仗算是跟整个国家打,其他的都是亚洲部落,而秦军却是和六国还有匈奴血战多年,这个敌人实力比较不成正比啊,所以应该是秦军胜率更大些。

马其顿的加入北约之路为何阻力重重?

马其顿的加入北约之路为何阻力重重?

马其顿自从独立以来一直尝试加入北约,但屡屡遭挫。这其中有马其顿自身原因,比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太差造成军事投入不足,加入北约可能会成为“吊车尾”,再比如国家周边局势不稳定,一旦加入很容易牵扯北约相当大精力来帮助马其顿维护国家安全等。然而,马其顿难以加入北约最关键因素还是希腊的掣肘。

马其顿和希腊有着很深的历史隔阂,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马其顿国王,他率领精锐的马其顿军队吊打希腊各城邦。虽然在亚历山大手中古希腊文明得到巨大发展,但希腊民族仍然认为亚历山大时期对希腊的统治是名副其实的“侵略”。即使到现代,“遏制马其顿崛起”在希腊政治界依然具有相当号召力。

同时,希腊和马其顿还有着近乎奇葩的争议,即“国名之争”。希腊历史上曾为马其顿一部分,也许是为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希腊有一个省被命名为马其顿并且对外宣称这是古马其顿发源地(绝非完全政治宣传,有一定历史依据)。这样就和现在的马其顿国家形成文化冲突,因为一提到马其顿,世人很自然会联想到现在的马其顿国家,自然就会忽视希腊的马其顿省。

基于历史和现实考量,希腊多次在马其顿加入北约的申请程序中投下反对票,马其顿也因此屡屡在加入北约过程中碰壁。不得不说,在没有太多大国干涉和地缘敏感背景的情况下,因为和希腊文化冲突而无法加入北约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近段时间,马其顿和希腊两国领导人开始就国名问题展开谈判,从已经透露出消息看,马其顿愿意做出让步,更名为“北马其顿”,而希腊也愿意承诺不再阻挠马其顿加入北约,马其顿加入北约一事已经开始出现转机。

6.10周一,马其顿vs奥地利,身价上的碾压能一边倒吗?

6.10周一,马其顿vs奥地利,身价上的碾压能一边倒吗?

本场欧预赛,马其顿主场迎战客场的奥地利。两队目前还没有交手的记录。

马其顿时间排名第68位,马其顿的战绩很好看,从一八年三月份开始到现在取得了6胜2平2负的战绩,不过这也跟马其顿面对的球队都是弱旅都很大的关系。

在欧预赛上马其顿三月份分时候面对拉脱维亚拿下了一场胜利,面对斯洛文尼的时候后半场1:1逼平了对手,不过上一轮主场面对波兰的时候依靠着猥琐战术还是不敌波兰,以0:1落败。

马其顿本场比赛主力后卫还遭遇停赛,这对于马其顿来说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目前马其顿在欧预赛G组中经过了三场比赛取得4分,暂时排名的G组第三位。

奥地利世界排名第34位,在欧预赛G组中经过三场大战只有3个积分,排名在马其顿身后第四位。

奥地利整体身价高达2.6亿欧元,相比较马其顿的不到5000万欧元的身价要高出整整2个亿多,身价上奥地利就要比马其顿高出5倍多。

上一轮奥地利在全员归队之后1:0战胜了斯洛文尼,比赛中数据更是碾压性的。

本场指数上给出奥地利客场优势方,客胜指数为1.87,对于客胜信心十足,不过后续指数上都在下调胜平选项,其中下调主胜指数的最多有27家,下调平局指数的有24家,而对于客胜指数都处于上调的态度,有27家公司在上调主胜指数。

后续指数上虽然都偏向马其顿,但是奥地利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两队身价还是球员的硬实力,本场比赛个人倾向于奥地利。

马其顿方阵缺点多多为何对希腊城邦战无不胜?

马其顿方阵缺点多多为何对希腊城邦战无不胜?

马其顿方阵最早源于希腊城邦斯巴达,早在希波战争中,斯巴达就利用密集阵型和长矛给波斯军队巨大的杀伤。在当时叫做希腊方阵。由于这种方阵比较原始,再加上斯巴达之后的沦落,因此这种希腊方阵并不为人所知晓,但后来在希腊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对其进行了改良。在希腊方阵的侧翼,搭配肋弓弩手,投石兵,标枪手和辅助部队,并在军事武器方面进行了诸多改良,使得马其顿在与希腊诸城邦的战争当中接连获胜。

但马其顿方阵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马其顿方阵的侧翼,即便相比于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的侧翼有骑兵和诸多辅助士兵。但缺点依然十分明显,一旦陷入纠缠,侧翼一定会成为敌军攻击的对象。一旦侧翼被攻破,整个方阵就如待宰的羔羊。除此之外,方阵以其严密性和紧密性为特点,灵活度大大削减。如果一击不中,重新调整队形。对于己方的伤亡是不可估量的。

但由于马其顿王国在发展的初期,主要的对手是希腊,相比于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的威力完全被显现出来。即便后来于马其顿陷入纠缠的波斯帝国,也以骑兵战车为主。在战术上对马其顿方阵也没有优势。但是罗马人的战术与前三者都不相同。罗马军团固有的灵活战术是克制马其顿方阵的最佳办法。罗马军队的构成是以军团为单位,士兵的防御设备都是精良并且有巨大的方盾。

在军事攻击方面,罗马有近身短剑和可以抛出长距离的短矛以及可以迅速集结部队,形成龟甲阵。同时也灵活多变,可以松散队形。进攻时投掷长矛给敌人远距离得杀伤之后,近身搏击罗马人都完胜马其顿方阵。在马其顿和罗马之间战争打响之后,一开始马其顿方阵也给罗马军团带来很大的困扰,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罗马人发现马其顿的正面进攻威力十分巨大,但只要在开阔的平原地带,依靠罗马军团灵活多变,迅速集结的特点。

马其顿毫无招架之力。马其顿军团为了对付罗马人必须要时刻在正面对准罗马人的进攻。这种不断调整队形,使得马其顿军团难以发挥原先的优势。刚好调整完队形,罗马人已经杀到,使得马其顿军团疲惫不堪战力也大为减弱。

南斯拉夫解体后,贫困潦倒的马其顿为什么不回归同文同宗的希腊呢?

南斯拉夫解体后,贫困潦倒的马其顿为什么不回归同文同宗的希腊呢?

马其顿共和国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内陆小国,原属南斯拉夫。领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200万。说起马其顿共和国和希腊确有渊源,但也存在很深的矛盾和很大的区别。

首先两国是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希腊文明历史悠久辉煌,领土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万。民族主体是希腊族,语言是希腊语。而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人口主体是斯拉夫族,语言是马其顿语。由此看来,两个国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要将这两个不同的国家融合在一起,无论是民族、国情、文化,很多方面都是难度甚高。

说起两国的渊源,还要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说起。当年的马其顿是出生于希腊城邦佩拉,武功极盛,一路征服了波斯帝国,打到了如今的印度,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马其顿帝国,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由此,建立帝国的马其顿无论从出身还是接受的文化,都应属于希腊人,而非如今的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马其顿共和国,这事也给日后马希两国旷日持久的争论埋下了引子。

原马其顿地区后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奥斯曼帝国分裂后,该地区分为了三块。保加利亚境内称皮林马其顿,希腊境内管辖称爱琴马其顿,而马其顿共和国这部分,成为瓦尔达尔马其顿。

因为马其顿大帝的丰功伟绩,现如今马希两国都引以为傲。自从马其顿共和国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后,希腊就异常坚定的反对以“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国名。纷纷扰扰闹了好久,最后勉为其难的同意以“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命名如今的马国,允许用这个名字来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其实也能理解,马其顿大帝从哪一方面更为贴近如今的希腊,盗用希腊的光荣历史当然难以容忍。就如我们的南阳和襄阳,也对“诸葛亮故里”这个称呼争持不下一个道理。

而且在历史上,波斯帝国强盛之时,现马其顿曾经协助共同攻击过希腊文明,这事希腊人也是耿耿于怀。况且如今的希腊早已今非昔比,经济状况不妙,被历年的外债压的喘不过气,自顾不暇,哪有这个心思。

因此即便如今马其顿共和国分离出来,两国虽颇有渊源,但更多的还是隔阂与区别。

很赞哦! ()